滨州又将新建11处口袋公园!
关于印发《2021年城市管理工作计划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城市管理局,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2021年城市管理工作计划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滨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1年3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1年城市管理工作计划要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的起步之年,全市城管系统要聚焦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力“83”工程和“12156”民生实事,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管理事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做好保障,为建设富强滨州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一、加强党建核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为民服务城管品牌
(一)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丰富党建活动载体。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建党100周年,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建设、“标杆党支部”争创、社区“双报到”等活动,丰富主题党日形式,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增进党员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意识。
(三)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管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加大与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合作力度,强化重点、亮点工作宣传力度,讲好城管好故事、传播城管好声音、传递城管正能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为城市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城管六进”等城市管理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提高全系统文明单位建设工作水平。
(五)优化城市管理便民服务举措。加强主城区道路名牌管理和人行道指引牌建设管理,主城区新增人行道指引牌148个,给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导向服务。统筹城市管理领域创城公益广告设置,将创城公益广告与城市家具设置搞好结合,提升公益广告档次,让市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创城投入带来的实惠便利。探索建设集公厕、图书室、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便民维修等多种便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滨州样本“城市驿站”,逐步向全市推开,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管理温度。
二、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着力促进城市品质提升
(一)大力实施城市增绿攻坚行动。推进保护城市“绿水青山”、建设“公园城市”、建设城市“绿廊绿道”、推进老城区“能绿尽绿”、搭建增绿行动“载体平台”五大城市增绿工程。新建南新开河城市公园1处,天琴湖、剑湖、雅居园等口袋公园及节点11处。新建环中海西路、黛溪湖等水景步道5条、7.38公里。实施新立河黄河十二路、黄河十五路桥下通行工程。对渤海十八路、黄河二路、新立河西路等20条道路的绿化进行提升改造。建设黄河大道彩叶林带,对黄河防汛用房实施提升改造。开展主城区园林绿化遥感普查。对文化广场、新滨公园、中海公园等公园广场设施维修更新,修复城市家具,更换部分绿篱,补植行道树。实施河道清淤工程,净化公园广场水体,对彩虹湖公园、中海公园等水域清淤11.5万平方米。做好湿地保护小区、绿地保护小区命名工作,加强湿地保护小区、绿地保护小区管理。
(二)深入开展市容秩序整治。推进建筑立面提升改造,完成主干道及城市出入口周围建筑外立面整治。开展《滨州市主城区户外广告专项规划》修编,巩固户外广告整治成效。实施主城区架空线路下地二期工程,完成通信电力管线三年整治任务。加大违建治理力度,坚持新增违建零容忍,历史违建去存量,依法查处各类违法建设。开展“城市十乱”集中整治月活动,净化城市市容秩序。
(三)持续提升路灯亮化建设管理水平。加强路灯集中管控,推进照明智能化进程,实施渤海十八路亮化提升改造、中海片区景观亮化提升改造、路灯箱变集中更新、新立河公园照明设施改造、五四转盘照明提升等工程,做好城市商业街、背街小巷照明亮化建设改造工作。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着力打造洁净城乡人居环境
(一)巩固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推进村镇环卫基础设施配备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以上。强化督导指导考核,确保全市无新增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强化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二)科学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厨余垃圾等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处理。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推广滨城区“爱生活”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站模式。主城区购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3000个、分类运输车辆10辆。推动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确保滨城区至少50%以上、其他县(市、区)至少30%以上乡镇(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三)推进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贯彻落实《滨州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加强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分类管理和就地回收利用,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和资源化利用处置场所。
(四)推进城市公厕建设管理。加强和规范城市公厕建设、管理,鼓励对外开放公共机构厕所,建立以附属式和独立式公厕为主、社会厕所对外开放为辅、移动式公厕为补充的厕所网络格局。坚持新城区公厕不欠账,老城区公厕补齐短板,加大新建、改造城市公厕力度,全市建成区新建便民公厕17处。
(五)提升城市道路保洁水平。增购环卫保洁机械化作业设备,推行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方式,推动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洒水率稳步提高。合理配备人机作业比例,规范清扫保洁作业程序,提升城市道路保洁质量和效率,有效控制道路扬尘污染。逐步推进环卫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规范极端天气道路保洁作业,加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六)解决环卫行业重点环保问题。加大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转运站渗滤液存量及处置达标情况检查排查力度,提升渗滤液处置能力,确保渗滤液达标排放。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规范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整治或封场。
四、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一)开展城市管理效能评价。对县(市、区)城市管理效能进行考核评价,将城市道路、市容市貌、污水处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执法纳入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标准,推动考核成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
(二)实施城市窨井盖安全排查整治行动。加强城市窨井盖安全管理,排查整治窨井盖安全隐患,建立完善窨井盖设施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和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全市窨井盖设施巡查和维护长效机制,确保市政井盖设施坚固、平整、安全、美观,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
(三)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升级数字城管平台,进一步整合公安交警、城管执法、市容环卫、园林绿化、路灯亮化、市政道路、建筑工地等行业应用信息资源,逐步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能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平台互联互通。
五、深化城市管理领域改革,着力激发城市管理活力
(一)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制定出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调度平台案件公示制度和考核细则,建立综合执法调度平台多部门联动处置机制。推动县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平台建设,2021年年底前在沾化区、无棣县建成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调度平台,逐步实现城市管理执法领域“一网统管”。
(二)加强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出台基层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标准,推动基层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监督,规范城管执法人员着装和协管人员辅助行为。加强执法为民理念教育,深化“721”工作法,改进城市管理执法方式。
(三)提高城管执法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强化城管执法人员培训,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案卷制作专项督导,提升执法办案水平。开展全市城管系统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加强城市管理立法,配合市人大做好《滨州市停车场管理条例(草案)》调研修改工作,完成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任务。
(四)推动城市管理执法力量下沉。配齐乡镇(街道)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形成“1+2+3”工作模式,确保每个乡镇(街道)至少1支执法中队,每个执法中队至少2名队员挂钩社区,每名执法队员至少联系3个住宅小区,建立权责明晰、功能齐全、三级联运(市区街)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