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犬”的故事
文/俯身赏云“灰犬”,不是狗的名字,是俺村里老少爷们给狗子起的外号。
那狗子又是谁呢?狗子是俺村里的一个混混,七八岁时爹娘就相继死了。辍学在家,靠他叔叔接济,好歹没饿死。从小没爹娘管教,沾染了许多恶习。
他叔叔是村里的会计,和村支书、村主任关系好的不得了,用村民的话讲,他们三个人“就像穿一条裤子”,整天形影不离,都是村里有头有面数一数二的人物。狗子就像放养的鸡,整天无拘无束,自由散漫。慢慢长大了,也没有正经事干,除了个打鱼摸个虾,就在村里干些鸡鸣狗盗打家劫舍的勾当,养成了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德性。村里人像避瘟疫一样都躲着他,生怕被他盯上。由于不务正业,老人给他留下的三间青砖瓦房家徒四壁。
在农村,穷了找媳妇是一大坎。一直到了小30儿还找不上媳妇。一年四季狗子基本就是穿着那身灰不溜秋又脏又破的衣衫,三五米就能闻到身上一股恶臭。所以村民不叫他狗子,根据他身上的颜色,给他起了个宠物狗的名字——“灰犬”。
不管名字如何变换,叫来叫去还是狗的意思,只是叫法儿稍微文明了些。
2016年,村里的土地被政府占用,据说要建一大型的专科肿瘤医院,“灰犬”家的房子也在搬迁赔偿之列,得到三十来万的补偿款。三十来万啊,在他眼里,无疑天上掉下座金山,天文数字。
有钱了,“灰犬”走起路来也趾高气扬的,一副“富二代”不可一世的样子。经他叔叔撮合,在邻村找了个“白毛”(少白头)媳妇,草草地就结婚了。婚房是媳妇娘家陪送的小产权房,一百多平米。
结婚请客时,“灰犬”两口子发了请柬不少,可是光顾的人不多。您想啊,他家穷得叮当响,只进不出,又沾染了偷鸡摸狗的勾当,谁会和他有来往?自己没数儿,张张罗罗在酒店摆了十桌酒席,就去了五六桌人,还是稀稀拉拉的。去贺喜的都是他的七大姑八大姨。
结婚后,有媳妇管着,“灰犬”比光棍时老实多了,身上的衣服也换新的了,只是那颜色依然还是灰不溜秋的。他听说政府要在村里的土地上盖一座大医院,就死缠烂打软磨硬泡,找他叔叔帮忙要点活儿干。项目开发商是外地的,也想和当地百姓搞好关系。他叔叔和开发商几番沟通,终于如愿以偿让这个臭名远扬的侄子进了工地。虽然“灰犬”声名狼藉,但是有一点好处:脸皮厚。没有进不去的门,没有端不起的碗。根据他的特点,也看在他叔叔“地头蛇”的份上,开发商安排“灰犬”帮着工地催催材料,送送质检。
偌大的工地散散落落地放着许多建筑材料,晚上得有人员值班守护,但是,所有值班人员都是人家开发商的工作人员。每天晚上值班的责任就是对工地进行几次巡逻,吃住必须在工地。值班虽然辛苦点儿,但是工地的伙食非常好。经常有接待,简易的餐厅鸡鸭鱼肉烟酒糖茶应有尽有。值班人员每天还有40元的夜班补贴。
“灰犬”天天闻着餐厅周围空气弥漫的酒肉香味,早就垂涎欲滴。他自持有叔叔撑腰,找到开发商的分管领导,坚决要求也参与值班。这样他就可以享受人家“正规军”的待遇,免费在工地餐厅吃吃吃喝喝,值班还会得到40元的补贴。
转眼快到春节了,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早雪,天气骤然降到零下7、8度。“灰犬”咋呼着自己有脊椎病,晚上在简易板房值班休息腰受不了,让经理批准买电热毯。
“电热毯得高档点的,别着火烧死我啊。”一条狗命,还挺珍惜。他向外出采购的财务小姑娘反复强调。
可电热毯买回来在工地铺了没几天,就被他就偷偷拿回家给老婆铺上了。原来,他们第一年住农村安置房的二楼,不知听谁说,如果上、下楼住户都有地暖,他家夹在中间,完全可以不要暖气照样温暖如春。“灰犬”为了节省那近三千块钱的暖气费,耍了个小聪明之前就没有开通暖气。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这年寒潮来得特别早,尽管热力公司提前送暖了,可是自家的房间还是哇凉哇凉的,“灰犬”新娶的老婆直喊屋里冷,骂自己这个狗丈夫眼里只有蝇头小利,认钱不要命。
那年房地产形势不错,开发商在当地的几个工地都赚的盆满钵满。临近春节的时候,经理非常兴奋,执意要给工作人员发点年货。可是,发年货的小姑娘没搞清楚,也误给不在编的“灰犬”发了一份。这小子心知肚明小姑娘发错了,还是弄来一辆三轮车急急忙忙把年货转移回家了。等年货分完,小姑娘才发现自己内部工作人员少了一份。赶快对账,发现错给了临时工“灰犬”,赶忙打电话索要。可是,落到虎口里的肉吐出来何谈容易。“灰犬”电话里点头称是,应允着把年货送回来,可就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见行动。
开发商经理得知情况后,知道扔到狗嘴里的肉是要不回来了,只好哑巴吃黄连让会计又多采购了一份。
“难怪人称‘灰犬’,真是逐臭劣狗一条。没有出息,几百块钱的东西也看在眼里。”人们见到他开始纷纷躲避,工地很少有人搭理他。
项目工期非常紧,可偏偏这个时候,砂浆又紧张起来。开发商让“灰犬”赶快跑一下商混供应商,不能延误施工。
“总不能空手去吧,多少得给人家点见面礼啊。”“灰犬”干事儿就得提条件。建筑材料市场供大于求,供应商按道理应该有求于施工单位,可今天到了“灰犬”这里,乾坤颠倒了。
经理是个大度的人,实在不愿意和这种宵小之辈锱铢必较。
“得,买几盒上等好茶给他送人吧。”经理安排分管财务的小丫头准备几盒茶叶,亲手交给“灰犬”。
可他刚提着茶叶离开工地大门没有一个小时,就匆匆忙忙折回工地,把茶叶礼盒往办公室桌上一放,煞有介事地打开让小丫头“验明正身”。
“一个茶盒竟然是空的,多亏我事先查验了一下,这如果送人脸往哪儿搁?赶快给我调换一下。”他一进财务室就理直气壮地大声嚷嚷。
小姑娘接过礼品盒,发现茶盒真是空的,里面的茶叶不翼而飞。年轻、单纯的财务小丫头参加工作没多久,从来没有遇到这种乌龙怪事。这怎么可能啊,昨天她亲自到当地有名的茶庄买的。她心里犯开嘀咕,这一定是“灰犬”搞得鬼,这种人什么龌龊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她马上跑出办公室,悄悄给经理打电话,将情况讲明。电话那端,传来经理无奈的声音:“这条赖狗!真是不可救药,一点便宜都看在眼里。唉!这种小人还得罪不得。再买一盒吧,破财免灾!破财免灾!”
似水流年,转过年俺村里换届选举,村委会班子全部换成了年轻人,他的叔叔自然也在被淘汰之列。没有了大树的庇护,风光了没有几天的“灰犬”被开发商借故赶出了工地,从此“灰犬”又重返江湖的混混行列。
从这以后,每当日落西山茶余饭后,又能从村民口中听到关于“灰犬”偷鸡摸狗爬墙跳屋苟且之事,那一段段精彩故事不亚于著名的章回小说,每天都不重样地演绎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