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变化,涉及滨州秦皇河、新立河、南环河、西沙河
“日前,市城区南部水系雨洪水水资源蓄滞和综合调配利用工程建设进入冲刺阶段,按照进度,工程主体将于本月底结束。届时,市区西沙河、南环河、秦皇河、新立河等水系将互连互通,有效改善主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城区南部水系雨洪水水资源蓄滞和综合调配利用工程工地现场项目经理范少华说。
打通河道堵点 实现水系互联互通
市主城区南部水系雨洪水水资源蓄滞和综合调配利用工程是2022年市政府决策实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水生态修复工程。工程主要通过新建拦河钢坝闸以河为库集蓄利用雨洪和再生水资源,建设连通涵打通河道堵点实现水系互联互通。
按照滨州“四环五海”中南环河的设计概念,南环河水系是由沿黄河大堤北侧,西起西沙河、东至朝阳河的许多竹节沟以及许多独立坑塘、洼地连接贯通而成的人工河道,全长20.53公里。该河段自西向东分为西沙河至渤海十八路的西段、渤海十八路至渤海五路的中段和渤海五路至朝阳河的东段三部分。
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南环河对西起码堡路,东至渤海八路,全长9.98公里南环河中段和西段部分河道土方治理工程。在此之前,南环河还没进行过系统治理,存在竹节沟不通,坑塘洼地不连,河道不贯通,河口宽窄不一,配套建筑物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滨州市区南部城市景观形象和城市排涝防洪。
2019年,我市对南环河西段西沙河至码堡路河段进行了综合治理,除南环河与秦皇河交接处没有贯通外,南环河西段全部自然连通。
本次市主城区南部水系雨洪水水资源蓄滞和综合调配利用工程分为两个部分,其中连通涵工程位于南环河与秦皇河交接处,秦皇河左岸堤防,设计为3乘2米钢筋混凝土方涵,通过该工程建设实现了南环河西段自然连通,同时打通了南环河与秦皇河的通道,使南环河、秦皇河水系成为一个整体水系。
本次工程的另一部分是南环河自西沙河至渤海十一路桥、秦皇河长江十一路经中海水域至北外环河共307万平方米水域钢坝闸拦蓄水工程。通过新建南环河渤海十一路钢坝闸、马堡沟钢坝闸两座钢坝闸,可拦蓄该水系2.5米水深,自9.5米高程至8.5米高程调蓄水深,一次调蓄水量300万立方左右,全年可调蓄1500万立方左右,可满足新立河、秦台河以及张肖堂干渠生态用水需求。
缓解城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改善城区水资源环境质量
滨州市水利资源开发建设中心王长甫科长介绍,全部工程建成后,将会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市水资源极为短缺,生产生活主要依赖超指标引蓄黄河水。随着国家对黄河引水指标管理越来越严格,我市被列为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区,被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引水量须大幅压减,供水矛盾将更加尖锐。新建多座拦水闸可以蓄滞利用雨洪水作为城市生态景观用水,提高城市非常规水利用率,节约大量宝贵的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缓解供需矛盾。”王长甫说。
更重要的是,市城区南部水系雨洪水水资源蓄滞和综合调配利用工程将大大增强市区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改善城区水资源环境质量。在主城区遭遇较大降水时,可以根据各河道水位情况,及时控制闸门启闭调节汇流和下泄流量,减轻城区河道行洪压力,保障度汛安全。
“新建连通涵投入使用后,实现了西沙河、南环河、秦皇河、新立河等水系互连互通,增强了城区水系流动性,提升了河水环境容量,促进了生态保护和修复。”王长甫说。
为确保工程按时顺利完工,市水利资源开发建设中心作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建管处,严格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迅速行动,于4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组织各参建单位倒排工期,抢抓进度,掀起了施工热潮。截至目前,整体进度已经达到70%,预计7月下旬各项工程主体将全部完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