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上午,第二十三届滨州沾化冬枣节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据悉,沾化冬枣节将于9月20日全面启动。21
新闻发布会上,沾化区委副书记陈玉娟对沾化冬枣品牌进行推介发布。
沾化的品牌形象完全取自一颗真实的“沾冬二号”冬枣。远看是一颗成熟度很高,脆甜喷香的冬枣,近看枣上藏着一个完整的世界地图,从而体现出了“一枣一世界”的设计理念。
根据设计理念,当地还推出了十几款不同的礼盒版和简洁版的包装,可以适用于不同人群、不同消费场景,尤其是针对于青少年年群体和互联网传播,同时还特意推出了沾化冬枣版的“福枣盲盒”,把“早升职”、“早加薪”、“早脱单”的祝福和“早回家”、“早睡觉”的关怀。
为了保证“沾化冬枣”的品质和口碑,沾化区冬枣协会针对“沾化冬束”新标识系统制定了完善、严格的使用办法,只有安全、放心,保证品质的沾化冬枣才能使用,并且每一盒都有完整的防伪码和追溯码,保证每一颗贴有“沾化冬枣”标识的冬枣,都是正宗、可靠、好吃、安全的。
近年来,为了加快冬枣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沾化冬枣品牌形象,作为冬枣之乡、冬枣发源地的沾化提出了“冬枣二次创业”,并制定出“沾化冬枣”新的品牌形象。
金秋九月,沾化冬枣进入丰收的时节。一颗成熟的冬枣,放眼望去,就像一个缩小版的地球,冬枣表面的红晕就像地球上的陆地板块,黄色部分就像海洋板块,在太阳下折射出黄色的暖光。“沾化冬枣——一枣一世界”的创意就由此而来。
从设计上来说,logo的形状取自一颗真实的“沾冬二号”冬枣。远看是一颗成熟度很高、脆甜喷香的冬枣;近看,枣上藏着一个完整的世界地图,上面还挂着金秋清晨晶莹剔透的露珠。
“甜脆香引八方客,相约一枣一世界”。从理念上来说,“一枣一世界”,寄托着沾化冬枣在让更多食客尝到脆甜可口的美味的同时,还能收获更多对世界、对人生、对幸福的感悟,也表达着沾化对冬枣“二次创业”的期望,以及让这枚代表山东品质和精神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决心。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形式和其他冬枣产区的冲击下,作为中国冬枣之乡、冬枣发源地的沾化提出了“冬枣二次创业”,加快冬枣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沾化冬枣品牌形象。今天上午,第二十三届滨州沾化冬枣节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滨州市沾化区副区长付俊峰介绍了沾化找准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冬枣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让冬枣树真正成为“富民树”的举措。
多年来,沾化冬枣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沾化区最具特色、最具优势、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全区冬枣种植面积达30万亩,涉枣农户6.7万户,受益人口近20万人,产业产值连续十年突破30亿元。2021年,全区新建大棚1.4万亩,改良沾冬2号1.03万亩,建设大棚、改良品种枣农达3.1万户,产业产值年内预计可突破50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冬枣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二次创业”,沾化主要从科技、产业、品牌、政策等方面寻求突破。
强化科技引领,推动转化增值
前期,沾化区与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沾化冬枣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培育了各类专家14人,推广了冬暖棚、棉被延熟棚、钢架春棚、普通防雨棚、智能阳光温室等5种冬枣大棚技术,在设施推广、品种培育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下一步,将依托“沾化冬枣产业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种植技术革新、品种更新换代,以老人带新人,以经验换成效,从“看天吃饭”逐步走向“向天而作”。
强化产业化发展,推动融合增收
目前,沾化区涉枣企业达30余家,打造了枣芽茶、枣花蜜、冻干冬枣、冬枣饮品、枣木雕刻、冬枣彩酒等多个产品。创建了国家4A级景区—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园,建设了3条冬枣采摘长廊,为来沾采枣人员提供了全方位服务。下一步,将继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精深加工等相关产业,突出龙滨农业有限公司、玉华果蔬进出口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强化品牌效应,推动赋能增势
沾化冬枣先后被评为“中华名果”“中国驰名商标”,三次荣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并出口到新加坡、美国等17个国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下一步,将继续在品牌升级、品牌认证、品牌保护上下功夫,做好沾化冬枣的LOGO设计和包装制作,统一市场标准,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在各大城市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沾化冬枣、了解沾化冬枣、选择沾化冬枣。
强化政策支持,激发产业活力
2021年,沾化区积极争取了1.29亿的债券资金专项用于冬枣产业发展,设立了2000万元的“沾化冬枣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持续实施沾化冬枣全额贴息“大棚贷”政策,为1503户枣农帮扶资金6898.6万元,贴息593.3万元。同时,先后制定并执行《绿色产品冬枣生产技术规程》、《冬枣生产技术规范》等共计7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冬枣种植水平、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下一步,将更加注重对广大枣农的帮扶力度,从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倾斜,切实解决枣农困难,为产业发展铺好路、服好务、把好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付俊峰表示,沾化将在冬枣产业的发展上突出标准化管理,突出科技化支撑、突出品牌化经验,突出产业化发展,把沾化冬枣发展成百年绿色富民产业,推动沾化冬枣林更加枝繁叶茂,使冬枣树真正成为富民树,冬枣林真正成为富民林。
延伸阅读:
沾化化冬枣栽植历史悠久,百姓自古就有“房前屋后三棵枣树”的习惯。其实沾化、无棣、乐陵以及河北沧州等地都比较适合枣树的生长。那时田间地头以金丝小枣为主,房前屋后多栽植婆枣、大铃枣和小铃枣等鲜食品种。没有开发冬枣之前,金丝小枣作为经济作物也仅是作为副业存在,随着土地划分到户。冬枣作为一个奇特的品种一直就存在,每个村里几乎都有那么几棵但数量不多,因为相对其他品种来说,要冬枣树结果太费事了。其他品种的枣树几乎不用管理,可以自然坐果就等秋后收获即可,但冬枣不行,不开甲环剥是不坐枣的,之前冬枣的普及率很低,但这也为后期冬枣保留下了纯正品质的母株。
从庭院走入大田,还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真正大规模万亩以上种植是在90年代初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担任下洼镇长的刘星泰到农户家中搞调查,无意中尝到了香脆可口的冬枣。经过调研,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动着。他通过林业技术员了解到,冬枣是一种晚熟品种,富含人体所必需的19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价值极为丰富。他又带人到国家信息中心咨询获知,全国无1000亩以上的冬枣连片种植,冬枣开发是个空白。于是下洼镇做出了决定,把冬枣从庭院引入大田,建设万亩冬枣园,开辟一条农民增收的门路。不到5年,这个镇的冬枣密植园就发展到了1.5万亩,栽植冬枣树59万株,1998年冬枣产量达20万公斤,收获期市场价格高达每公斤60元,远销京、津、沪及港澳等地;1998年全镇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民已达100多户,仅冬枣一项,全镇人均增收450元。
为了使冬枣迅速发展成沾化县的支柱产业,沾化县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清华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投资340万元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冬枣研究所,运用“克隆”技术,在试管里培养枣树苗;建起了可年产100万棵冬枣成品苗的组培脱毒育苗场,缩短了育苗时间;为了优选枣树品种,该县从全国各地引进了237个枣树优良品种,进行优中选优;为了解决冬枣保鲜问题,县里建起了300吨的恒温保鲜库,使得冬枣采摘后,保鲜期达到3个月以上;为了解决市场销售问题,专门成立的冬枣实业总公司负责统一销售,向上连接广阔的市场,向下辐射千家万户,形成了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同时,县里下大功夫培养了2000名农民冬枣技术员,使全县形成了完善的农业技术繁育体系和服务体系。沾化冬枣产业由原来“种枣、卖枣”为主的单一的种植产业,发展成为一个“集一、二、三产于一体,种植、加工、销售、包装、物流、旅游等协调互动”的现代化综合产业体系。
重要提醒:
第二十三届滨州沾化冬枣节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消费者协会秘书处秘书长田利珍介绍了沾化充分发挥“沾化冬枣”商标专用权和“沾化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权作用,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举措。
多年来,沾化冬枣凭借优异品质和独特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每年从入秋开始甚至更早,总有一些商贩在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和网络上以婆枣、铃枣和其它地方冬枣假冒“沾化冬枣”售卖,损坏了沾化冬枣的声誉,侵犯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协以及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有责任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和打击销售假冒沾化冬枣的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深入开展冬枣打假维权活动
每年,当地消协会向全国大中城市市场监管部门寄送《委托调查函》,请求协助查处各自辖区内销售假冒“沾化冬枣”及侵犯“沾化冬枣”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并组织执法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大型商场、水果批发市场开展假冒“沾化冬枣”打假活动。
及时发布沾化冬枣消费警示
在沾化冬枣上市之前,省消协及时向社会发布沾化冬枣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选购沾化冬枣时要做到“两看一查”,通过看外观、看上市时间、查经销商资质的方法提高识别假冒“沾化冬枣”的能力。
及时受理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
协调推动各地消协、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时受理有关“沾化冬枣”的投诉举报。对受理过程中确定存在的侵犯“沾化冬枣”商标专用权和地理标志商标保护权的的行为或线索,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转办,由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田利珍介绍道,沾化冬枣是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地域范围内,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种植的枣中珍品,成熟期晚,季节性强。大棚沾化冬枣9月中旬陆续采摘上市,大田冬枣9月底10月初陆续采摘上市,10月达到高潮,新鲜保质期也仅90天左右,凡在此期限之外上市销售的冬枣(网络上以现货方式销售的冬枣)均不是沾化冬枣。在选购沾化冬枣时要了解掌握沾化冬枣的上市时间及识别特性,擦亮眼睛,正确选购,如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向当地消协组织或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或举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