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23 11:5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我不怕死,而是怕活。”看到这句话,我才恍然明白“痛不欲生”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
目前,我国有近1.7亿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有40%以上过着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生活。预计到2030年,这个年龄的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的比例或将达到90%。也就意味着,中国将有2亿饱受孤独之感的“空巢老人”。
据有关部门调查,由于这些“空巢”老人孤单,寂寞,导致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检查率为39.86%。有许多老人说:“如果有人每天跟我说15分钟话,这15分钟就像太阳能温暖我一天”,可见老年人情感的心理需求。
最近,网上看到一个监控拍下的视频。一名老人坐在房门门槛上,手托着腮发呆,然后掩面哭泣。随后回到屋内,心脏病发作躺在炕上一命呜呼,再也没有醒过来。家属查看其生前监控后泪崩:“她就坐在监控对面的门槛上,发呆有五分钟也有哭,躺炕上以后再也没有起来。刚好那天是星期六,我们全部不在她身边了,她那个时候估计觉得自己身上肯定有不得劲的地方了,但她没有给我们打电话,肯定是怕儿女们牵挂她吧。”
许多网友纷纷泪目,表示看不了这样的视频,评论:”老人孤独无助的样子令人心酸“、“别让老人独居,万一有什么事家人不在身边很危险!”、“可以送老人去养老院,至少如果发生意外会有人帮忙”。
笔者是在养老机构工作的,看后感概良多,心酸且难过。在我周围接触到的老人里,从他们口中听到最多的则是“怕孤独”。所以,我们映寿滙要求介护人员,除正常工作外,多陪伴老人吹拉弹唱,习字练画,包括他们下楼遛弯,都必须形影不离陪伴左右。
分析老人孤独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点:比如退休造成的生活落差、肌体衰老带来的痛苦和失落、熟悉的朋友不断离世的哀伤、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离开工作后缺乏爱好的无聊。这些因素一层层地剥离着老人们内心的幸福感,也不断地加重着他们的孤独感,导致他们越来越抗拒身边的一切。
在我国有很多老人因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无子女照料,无奈独居;还有一些老人因种种原因没有子女,又没有老伴,成为孤寡老人。这些老人不同程度存在没人陪护、无人慰藉、就医困难等问题。尽管这样,许多老人家属子女还是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将父母放在身边奉养才是孝顺,即便照顾不上也不愿意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还有许多老人子女,怕将父母送到养老院外人闲言碎语说不孝顺,致使老人不能得到周全的照料和及时的救治。
目前,我们映寿滙的入住老人,基本都已是耄耋之年。他们的子女均步入中年甚至老年,除了上有老下有小,有的工作也忙的不可开交。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这些老人的家属抛开世俗观念,只有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就把父母送到映寿滙,得到更专业的照护,医养结合齐备,营养膳食平衡。在映寿滙,老人一旦身材出现了不适的症状,相关的医疗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赶到房间,或者把老人送往相距不过50米的欣悦康复医院进行最佳的抢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为老人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而影响了 自己的生命健康。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孝不孝顺,也要看是否尊重老年人的意愿,这也是孝顺的一部分。很多观念开放的老人,很早就跟子女说:“如果我老了,不用你们伺候,把我送养老院就行,还有很多同龄人能聊天。”
正像老人所期盼的一样,在映寿滙,长者们可以聚在一起,打打扑克,玩玩麻将,练练书法,吹吹乐器,心情欢畅其乐融融。身体不舒服,工作人员马上就可以协调医生诊疗,不会让长者有丝毫拖延。
在这里,衣食无忧;在这里,心情欢畅;在这里,不再孤寂;在这里,充满阳光。所以,我觉得让老人活出尊严,活得惬意充实,不如入住映寿滙,由专人照护,安度晚年。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愿天下父母安康,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