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看到了一则新闻,让我再次感叹:
星巴克是不是没有公关培训这个概念啊?
给大家划一下重点:
1. 民警是临时加派过去维护秩序的。
2. 饭吃到一半就被星巴克员工给赶走了。
3. 走之前民警把桌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4. 星巴克店员最后还把民警给投诉了。
如果这件事真像图片所描述的一样,那我只能说星巴克真应该加强一下门店的公关培训了。
整件事可以从借座吃饭这个点开始说起。
首先谁都不能否认的是,星巴克门店的座位,商家确实有借用与否的权力。
即使是民警,如果非工作需要,也不能强制占位使用。
但是如果在不影响你正常营业的情况下,临时借用一下座位是很正常的事吧。
相信大家都有过,逛街逛累了临时找个地方歇歇脚这种情况。
甚至说,因为临时借座这种不好意思的心态,还会促使我去做出一些消费的行为,来摆脱内心的负重感。
但星巴克给出的理由是:你们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品牌形象。
啊这,多多少少是有点狭隘了。
我其实也能理解,星巴克是觉得一群警察出现在自家门口,会让人觉得这家店有问题,不敢靠近。
所以我想普及一个热知识:
会害怕警察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罪犯。
而且试想一下,当时的场景完全不具备任何威胁性。
他们又不是在一脸严肃,全面戒备地站在星巴克门口审视着所有来往的路人。
而是刚站岗结束,趁着休息时间,一群人借坐在星巴克门口埋头干饭。
他们可能刚刚还在一边大口扒饭,一边开着玩笑,让某个同事请大家都喝一杯星巴克。
突然就有人像赶乞丐一样,以有损品牌形象为由,把吃到一半的他们都赶出去了。
最为离谱的是!
人家走也走了,桌子也打扫干净了,星巴克员工还要去投诉一下。
没必要,这真没必要。
甚至说,星巴克完美错过了一次送上门的公关机会。
如果你觉得民警坐在门口会让顾客觉得紧张,你大可把他们请进门坐在某个角落。
甚至还可以借着感谢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名义,给他们端上一小杯咖啡聊以慰问。
这种警民鱼水情的画面,随便拍下来发个微博朋友圈,不就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广告吗?
既体现了品牌人性温暖的一面,同时还有警察这种官方代表的背书。
血赚不亏好吧!
最让我意外的是,这不是星巴克第一次驱赶民警。
早在去年,上海松江某星巴克就拒绝了民警的借座请求。
理由更加直白:不接受外带食物,会吓到我们的顾客。
(什么时候星巴克的顾客不是白领学生,而都是在逃通缉犯了?)
在这个例子里,同为外企的麦当劳,做得就可以说是满分了。
人家不光热情接待了民警,还一人送了杯可乐。
说出来的话,情商也高出星巴克员工几层楼的高度:
“大家幸苦了,为了我们辛苦了”
星巴克,你快看看人家吧!
同样是外企,同样是中国员工,怎么一进你店里就不行了?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
然后整件事里最搞笑的剧情来了,我又看到了某星巴克孝子的出现: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这位微博大V算是老熟人了。
去年星巴克探店翻车的时候,他就出来给大家表演了一波“文化公关”。
然后很成功的把星巴克送上了热搜,以被喷的形式。
当时我还以为是他收了星巴克的钱,还坑了星巴克一把。
现在看来我真是大错特错,错得离谱。
人家就是发乎内心,源自热爱,不允许有任何人玷污他心中的咖啡文化。
精神值得鼓励,不过这公关水平,我只能说Respect!
最后感慨一下,星巴克这两年的负面新闻是越来越多了。
我有个朋友的说法很有意思:可能是星巴克前些年太顺风顺水,以至于现在在偿还自身的业债。
虽然因果报应很玄学,但因果关系还是很唯物的。
星巴克这两年大大小小的公关危机,很多都是从门店开始发酵的。
这就暴露出来,星巴克对于门店的管理培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就拿上文中提到的麦当劳作对比,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出一种对比:
无论是对于国内消费者的情绪感知,服务体验,还是员工对品牌文化的理解程度,星巴克都需要做得更到位一些。
当然,我也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星巴克能不能扭转在国人口中流传的“公共厕所”“刷锅水”等印象,还得看自己的努力。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星巴克不行的话,瑞幸也不是不可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