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迟迟不散,已经被困在家中近10天了。好在年龄大了,气定神闲也没有年轻时爱玩的野心。待在家中,书房一坐,练练字,品品茶,浇浇花,画幅画,也不失一雅兴也。记得慧开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然而,除了六次出门做核酸,封闭在家时间久了,不免会羡慕窗外的春光景致。窗外古筝曲缓缓流淌于室,伴随着茶香袅袅,氤氲在空中,温热的茗汤入喉穿肠,不免勾起思绪纷飞。俯视楼下,一楼的胖嫂正在小院里拾掇蒜苗、菠菜,那悠然自得的神态令人羡慕。心想,自己能有一处带院的房产该多好。可以远离城市喧嚣,感受惬意的田园生活。
翻看朋友圈,发现万物生·颐养花园的房地产销售广告语不错:“没房子叫返程,有房子才叫回家。”这场疫情面前,最深的体会是有房才有家,有房才能回家……
正在遐想时,手机响起。那端是江苏一个文友打来的。她是20多年前在一次《中国纺织报》组织的活动时认识的文学爱好者,人长的非常小巧漂亮,尤其散文叫绝。文笔细腻,字里行间散发了江南女人的气息。她在电话里告诉我:疫情过后,约三五好友去太湖做客,她在太湖畔的新家已经装饰一新。她兴奋地说,自己一生散漫糊涂,唯一英明之事,是多年前于老家江南小镇无锡置得这套带小院的房子。现在可以在身心疲惫之时有一个安静的读书品茗种花养草的所在。
撂下电话,发现朋友圈里滨州学院程晓民教授发来一张老照片,是1984年1月北中美术老师赵紫林组织的第一届北镇中学校友绘画展览时拍摄的黑白照片。那时,我在滨州印染厂工会上班,业余时间跟随赵老师学习国画。记得学画的地点是在老一中附近的市工会俱乐部,经常是下班后连饭不吃就往那里赶,唯恐耽误一节课。
转眼已经过去近40年了,如今赵老师也已经86岁了,但是老人家满面红光精神矍铄,走起路来步履矫健。前一阵听说他买了万物生·颐养花园的房子,我和程晓民专程陪老师去高新区万物生·颐养花园售楼处看了看。沙盘标注的一期11栋楼住宅楼已经封顶,东临欣悦康复医院和映寿滙康养服务中心,地下通道与医院及康养中心贯通相连。一楼是颐养学院,楼顶是玻璃阳光房,健身俱乐部。楼与楼之间还有连廊方便业主出行。医、康、养结合,文化氛围浓厚,非常适合老师居住。
“这是一处不错的住处,空气清新,环境静谧,适合养老,更适合我创作。”老师兴趣盎然地给我们介绍他的洋房:“孔老夫子讲:‘君子似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择一人而白头,择一城而终老,择一屋而安宅。’我是80后,43公岁,选择万物生,就是选择了健康。阳光正媚,未来可期啊。”
他的乐观精神令我们敬佩。
“楼上的老师们,下楼做核酸了。”楼下物业工作人员的喇叭又响起,打断了我的思绪。进入电梯间,脑海还在想着苏轼的那句诗:“此心安处是吾乡”。疫情散去,应该四处走走,择一城终老,择一屋安宅。最好选一处带院落的房子,闲暇之余可以种菜养花。只有温馨的港湾安居,才是人生的大好时节。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